PDF «上一版 下一版»本期共8版(1-2-3-4-5-6-7-8)
三鞭慑三敌

"郭栖梧真好汉,练就一步三鞭杆。三个鬼子抢牲口,老汉火冒三尺三、抡起神鞭打日寇,一二三、一二三······,三步打了九鞭杆,三个鬼子三溜烟,中华儿女学栖梧,驱赶日军早滚蛋。"半个世纪以来,绛县垣上片民间一直流传着一曲动人的故事:

郭栖梧,郭家庄下厦人。少年时家贫,父早丧,靠上山打柴奉养母亲。栖梧刚正耿直、朴实勇敢,担柴不用扁担,而用一根椽子,一担二百多斤,时人称"气死驴"。他食量大,就是玉面窝头,一顿也得吃十个八个。一日栖梧上山担柴,回来的比较早,母亲捏好的玉面窝头,正在三号锅里呵着,当栖梧到家时,母亲刚去邻家,他掀开锅一看有窝头,二话没说拿起就吃,一会功夫,三号篦子上的窝头,几乎吃光。母亲进门一看,急着说:"梧儿(栖梧的乳名),窝窝还没蒸呢!"。栖梧笑着说:"怪不得我吃着软软的"。老母亲即可笑又心疼,眼泪夺眶而出。

栖梧少年时曾从师学武练艺,练就一身硬功夫。特别是他练的一步三鞭杆,格外出色。名曰"鞭杆"。实际上是一根长约90公分,粗象擀面杖的槐木棍,棍两头套着铁箍。平时出门鞭不离手,籍以防身,耕地使牲口即当鞭杆,别人不注意。所谓"一步三鞭杆",即走一步能连打三下。又因其力气大,个头高,骨干硬绑,耍起来短棍飞舞绕身,令人眼花缭乱,三五人难以近身。

1938年10月,日军侵占绛县城后,以郭家庄大堡为据点。控制封锁陈、紫两峪及涑水河一带。堡内鬼子兵经常到堡外老百姓家里胡作非为。据点附近的田地,农民也不敢公然耕种。不是牲口被牵走,就是人被抓去当苦力,甚至有被开枪打死的。